1 抽油機應用電機的現狀
無錫伯頓起重電機2018年7月3日訊 在抽油機電動機保養過程中發現,部分新電動機的軸承處設置有黃油嘴,潤滑保養非常方便。但80%的電動機為無潤滑油孔老電機,保養時需要將電動機軸承端蓋螺絲卸松,將端蓋移開后涂抺潤滑油,由于電動機皮帶輪的限制,端蓋移動的距離有限,操作起來非常困難。
我們對2016年2月至2016年3月,6口無潤滑油孔電動機軸承保養的用時進行了統計。從數據中可看出加注潤滑油的過程耗時較多,且保養時間也比較長,影響了工作效率的提高。
2 電動機潤滑保養中存在的問題
針對現場抽油機電機保養過程中出現的狀況,我們經過認真分析討論,找出了影響電機工作的問題及造成加注潤滑油時間長的原因。
2.1設備因素
游梁式抽油機是通過皮帶傳遞動力的,電動機軸上裝有小皮帶輪,經皮帶驅動減速箱大皮帶輪工作。安裝皮帶輪后的電機軸承端蓋與皮帶輪間隙小,端蓋螺絲不能取出,端蓋不能離開電機多少,不方便操作,為了保養電機拔下皮帶輪是得不償失,這是客觀存在的,確認為非要因。
2.2工具不適合
目前現場對抽油機電動機軸承保養的方法,主要是使用窄木板,用木板挑起潤滑油后涂抺到電動機軸承上,若空間足夠大也非常方便快捷,遇到空間小的電動機軸承時操作就比較困難,時間也長。若用黃油槍保養,由于電動機皮帶輪阻擋,黃油槍與電機軸承處于相對平行的狀態,則發生黃油槍里出來的潤滑油,不能牢固的附著在電機軸承上,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到抽油機底座上。
目前現場存在的保養工具不合適的現象,從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的角度出發,我們認為改造現有的保養工具,修改現有的操作方法是有必要的。
3 提高保養效果采取的措施
3.1操作方法的改進
在用木板對電機軸承進行保養時,只要空間足夠還是很方便的,而且也能將潤滑油抺到軸承內部,從抺中發現,只要將抹油板做成與軸承的弧度一致,且能從軸承蓋板的三個固定螺絲間順利的進入到軸承處,即可實現抹一次就能保養軸承的1/3,再更換位置兩次即可完成一個軸承的養護,提高保養速度。在用木板對電機軸承進行保養時,只要空間足夠還是很方便的,而且也能將潤滑油抺到軸承內部,從抺中發現,只要將抹油板做成與軸承的弧度一致,且能從軸承蓋板的三個固定螺絲間順利的進入到軸承處,即可實現抹一次就能保養軸承的1/3,再更換位置兩次即可完成一個軸承的養護,提高保養速度。
工具制作完成后進行了現場驗證試驗,通過試驗發現當操作空間較小時需要進行多次抹油才能完成保養,當間隙小到僅能工具本身通過時則不能完成保養工作。如果將多次的抺變為連續的抺,既能適應小空間。小組成員決定將抹油板變成導流板,操作手柄用直徑%O10mm不銹鋼管代替,長度15cm,兩端加工與黃油槍出口相匹配的普通螺紋(公扣),將抺油板連接在黃油槍出口,保養時先將導流抹油板放置到電機軸承處,扳動黃油槍壓桿手柄,黃油槍里出來的潤滑油被抹油板約束到軸承內,即可實現連續的抺油,提高電動機潤滑保養的工作效率。
3.2實現潤滑油量的準確控制
從滾動軸承保養有關規定中發現,滾動軸承潤滑的較佳用量為軸承空腔容積的20-30%,極限用油量為軸承空腔容積的60%,超過60%后軸承溫升急劇增加,反而降低了電機軸承內的潤滑效果,為此我們計算了常用電機軸承的空腔容積和實際用油量,實現設備管理五定中的“定量”保養,既保證了潤滑效果,又避免了潤滑油的浪費。
4 措施效果分析
4.1使用效果檢查統計
自2016年8月加工成型以后,我們先后在602站的5臺游梁式抽油機的電動機上進行了現場應用實驗,并對操作時間進行了統計。通過抽油機電動機保養工具的應用,縮短了抽油機電機保養的時間,應用5臺抽油機電機保養的平均時間為7分05秒。
4.2經濟效益
該工具推廣使用后,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。目前注采602站開井87口, 電機潤滑保養后每天可節電2度, 87口井每年可以節約用電=2*365*87=6.3萬kw.h,目前電價0.65元/kw. h可產生經濟效益為4.1萬元每年。減少保養時間15分鐘,每年保養2次,油價1500元/噸,油井平均日產油量3噸/天,則經濟效益為0.82萬元每年。提高了潤滑效果可少更換電機2井次,每臺電機4000元,則可節約成本支出0.8萬元每年。實施定量保養后可有效減少潤滑油的消耗,節省成本0.5萬元每年。綜合年創經濟效益6.22萬元。
4.3社會效益
措施應用后,取得了較好的初會效益:縮短了抽油機電機保養時間,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勞動強度,提高了勞動效率。減少了潤滑油的浪費,提高了注入到電動機軸承內潤滑油的質量,延長了抽油機電機的使用壽命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