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此可見,輪轂電機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,它具備以下幾點優勢:
第一,能耗低且高效節能。因輪轂電機省去了離合器、變速器等裝置,傳動效率得到大幅提升。就目前發展趨勢來說,新能源車主要通過電力驅動,輪轂電機完全可作為主要驅動力;而對混合動力車型來說,輪轂電機又可充當起步和急加速的補充動力,可減少30%的燃油消耗,同時又能實現80%的制動能量回收,提高車的續航里程。
第二,集成化且輕量化。輪轂電機將動力、傳動、制動整合于輪轂內,底盤結構大幅簡化節省車內空間,提高汽車空間利用率,并減輕了30%的自身重量。
第三,驅動靈活。輪轂電機直接驅動車輪,MCU 無需繁雜操作指令就可以高精度地控制車輪的轉速和扭矩,滿足不同工況下的行駛需求。
2. 車企紛紛涉獵 加大研發投入
事實上,輪轂電機的應用早在100多前就已經出現,號稱有史以來第一臺混合動力汽車——Lohner Porsche,它是由一臺汽油內燃機、四個輪轂電機和電池組構成的混動系統,整車結構簡單,并且實現小范圍量產。
日本也從1991年開始涉足輪轂電機研發領域,但從產業層面來看,歐美公司占據主導地位,如荷蘭e-Traction、美國Protean、歐洲Elaphe,都先后有系列產品誕生。
Protean electric早在2010年便推出了應用在普通乘用車上的輪轂電機技術,他們研發的輪轂電機總成每個重量為34Kg,能提供81kW的功率及800N·m的扭矩輸出,支持在制動過程中回收85%的動能,以提高電動車的續航能力。這也表示每個車輪可完全獨立控制,能輕而易舉的實現輪間差速和扭矩矢量控制控能。